您现在的位置:新生活在线 正文

近期,来到黄山市黄山区焦村镇汤家庄村的茶机大院,即便已过茶季,空气中依旧留存着淡淡的清雅干燥茶香。在厂房之中,杀青机、揉捻机、提香机等设备静默地矗立,它们的表面尚留有忙碌季节中偶然沾附的茶叶碎屑。

位于汤家庄村的茶机大院自2022年起便着手建设,不仅引进了各类先进的茶机器设备,还配备了现代化的保鲜冷藏库,极大地提升了茶叶的加工和储存条件。汤家庄村党总支书记焦贵宝在介绍时自豪地说,这座茶机大院的建成,不仅极大地促进了茶农的收入增长,更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。在今年的茶季中,汤家庄村的茶机大院以比市场均价高出10%至20%的价格收购茶鲜叶,通过其自动化车间进行统一加工,并依托与企业和经销商的紧密合作,实现了统一销售。茶机大院共收购了超过2.5万公斤的茶农鲜叶,这一举措不仅带动了近120户农户,而且使得每户农户的平均收入增加了超过3000元,为当地茶农带来了可观的收益。

像汤家庄村这样的茶机大院并不是个例。作为我省重要的茶叶产区,目前,黄山区已经建设茶机大院11个,大多分布于茶叶种植集中、产业基础较好的多个乡镇。

茶机大院背后,是黄山区精心构建的产业新生态。近年来,黄山区根据区域内茶园面积、茶叶产量、茶农分布等情况,大力实施村集体产权属性的茶机大院项目建设,通过为重要产茶乡村配备鲜叶自动化生产线、茶园管理农机设备,不断提升茶事服务体系能力建设,助力茶产业发展及乡村振兴。

一片曾被忽视的茶叶,在茶机大院实现了“再生”。茶机大院通过规模收购及加工夏鲜叶,有效拓宽了茶农的收入来源。在太平湖镇二都村,曾经被白白浪费的夏鲜叶在茶机大院的助力下,生产起“太平魁红”红茶,由于价格适中,深受消费者欢迎。

在乌石镇桃源村,该村的茶机大院已成为与黄山毛峰集团合作的生产加工基地,并升级改造绿茶及红茶加工生产线。“以前的生产线只能单线间歇生产,现在实现双线连续作业,日加工鲜叶能力达1万公斤。”桃源村党总支书记张仁兵表示,茶机大院通过全流程规范化生产,不仅保证了茶叶品质和卫生安全,而且标准化工艺能锁定茶叶内含物质比例,适配工业拼配需求,确保批次品质一致性,满足市场的需求。

目前,黄山区建设的11个茶机大院配套了清洁化标准化连续化生产线及保鲜冷冻库,实现日加工鲜叶超10万公斤的产能。“这不仅可为全区的工业茶提供稳定的原料供应,满足当地新中式茶品企业的大宗采购需求,还可以为招引工业茶企业提供坚实的产业基础。”黄山区茶产业促进中心副主任陈远志说。

通过与强村公司、茶企、合作社等主体建立合作,茶机大院还建立了托管服务、订单生产等多种形式的服务体系,提升了茶机社会化服务水平,带动村集体增收。

“今年,黄山区的茶机大院共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超百万元。”陈远志告诉记者,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后,部分收益还被用在乡村道路建设、茶山灌溉等惠民工程,进一步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。

此外,茶机大院还在社会化服务过程中,对防返贫监测户等低收入群众视情减收或免收服务费。在安排务工时,茶机大院也会优先考虑低收入群众,带动当地群众收入增加。

乌石镇桃源村的茶机大院积极响应政策,优先收购低收入家庭的茶鲜叶,今年至今已累计收购当地茶鲜叶20.5万公斤,为茶农们带来了高达140万元的收入,有效助力了当地茶农的增收致富。三口镇白果树村的茶机大院则采取保底价收购农户的优质茶鲜叶,不仅保障了茶农的利益,还积极引导茶农参与到高品质茶叶的种植、生产和销售全链条中,推动了茶叶产业的健康发展。而在龙门乡轮渡村,茶机大院去年成功盘活了120余亩的抛荒茶园,为无劳动力的家庭每年带来了稳定的租金收入,有效缓解了他们的生活压力。这些举措充分体现了茶机大院的担当与责任,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
茶机大院作为推动本地茶业繁荣的关键动力,正期待着新茶季的到来。这里见证的不仅是茶叶的品质升华,更象征着整个产业从独立发展迈向协同合作的重大转变。

责任编辑:admin

免责声明: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。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。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,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(18731251601),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。谢谢支持!

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
商讯新闻商讯新闻
资讯资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