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:黄山新闻网 生活新闻
分享

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持续推进,一个亟待进一步突破的难点也显露出来——易开发建设的耕地资源逐步减少,一些基础条件相对较弱、碎片化分布的耕地逐步纳入建设,与高标准农田规模化的建设要求矛盾越来越大,建设难度不断增加。

“目前,安徽正持续加大资金投入保障力度,落实省级财政承担地方财政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主要支出责任,强化市县政府投入责任。”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潘鑫表示,将履行好农田建设的统一管理职责,协调有关部门和社会各方,形成工作合力,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。

放大高标准农田的优势效应,除了增加高标准农田的规模外,更重要的是,要在已有的农田上做文章,让“高标准”变成“高效益”。其中,基于高标准农田打造数字农业,是我省正在探索的一种新方式。

在位于繁昌区平铺镇新林社区的伏羲农场,5000亩的高标准农田正“插上科技的翅膀”,一个无人农场的计划正在孕育。

“这里之前就已是高标准农田了,2023年6月我们重新投入资金、升级改造,发展数字农业。”繁昌区农业农村局农田建设股股长杨良灿介绍,目前,当地已引入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参与运营建设,全力打造“无人农场”。

在伏羲农场控制中心的大屏上,记者看到,一项项包括土壤墒情、虫情等农田数据正实时展现。

“我们运用信息技术建立‘天、空、地、人、农机’立体化多维度融合的广域耕地全要素观测网络,实现水稻土壤环境、气象、长势、病虫害等数据全方位获取。”伏羲农场工程师项叶华介绍,伏羲农场还在探索建立农业生产模型,采用大数据分析技术,形成人工智能大模型决策体系,实现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耕、种、管、收、运全程数字化管理。

项叶华预测,未来待伏羲农场管理技术和农业设备进一步成熟后,5000亩的农场仅需5人管理即可,极大提升农业耕作效率。

“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是为了建而建,需要用长远的眼光看待农田未来发展模式,早谋划、早设计。”芜湖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陈太华告诉记者,芜湖市聚焦建设模式创新,深入开展“高标准农田+”实践探索,大力推动农业数字化转型,为农业赋能增效,全市已建成“数字农田”2.6万亩,建成全国首个主粮领域地块级“数字农业示范基地”。

2024-01-07 09:18

责任编辑:admin

免责声明: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。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。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,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(18731251601),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。谢谢支持!

相关阅读
关键词:
最新文章
热点内容
图文推荐